top of page
1P6A1159.png

汪奕聞:我們正共享著流逝的時空

對我們長期跑世界各地演奏的人來說,臺灣其實已經稱得上是疫情之下的綠洲。即便2021年五、六月的時候曾經一度不太穩定,但也很快就控制下來了。其他國家可能連心理上的安定感都很難達成,所以待在臺灣心理狀態相對平穩很多。

也是因為這樣,讓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──相較歐美,亞洲人似乎更習慣在有限的框架之下,去尋找限制中的最大自由,說不定因為這樣,整體公共衛生狀況才會這麼快就控制住?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應該算得上是一位典型的亞州人,至少從小就明白得犧牲一些什麼才能得到更好的作品,所以我們放棄過玩樂的時間、放棄過其他想做的事情;而今大家則是犧牲掉某些不方便,一起讓整個表演藝術的環境能夠穩定運行下去。

不過經歷了這些,也讓我更確信一件事:表演藝術的現場價值無法被線上媒體取代。不是在比較優劣,這是兩種全然不同的感受經驗。比方說,在錄音室我們能夠透過再製,達到腦海中最精準的音樂構思,而現場──多數時候可能都不夠完美,卻最能夠打動人,其中可能是因為我與音樂以及觀眾都活在同樣的空間,演奏出的音樂在那刻意味著時間的流逝,而我們共享這份流逝,光是如此,就無可代替。

​​全文連結

TIFA 2022

不同的狂想,來自同一份勇敢做夢的精神──汪奕聞談《狂想.不止》

《狂想.不止》室內樂音樂會由五位備受國際矚目的臺灣音樂家聯手演出,共同演繹從現代到19世紀,四位作曲家突破當代框架的精彩作品,當他們在演奏中敬致那些勇敢與叛逆的同時,也盡情揮灑出屬於這個世代獨特的音樂哲學。五位演奏家、四位作曲家,這段跨越兩百年音樂交流,他們不僅用音樂狂想,更讓這股能量延綿不止。

對於一位演奏家而言,能將作曲家的意念融入我們自身的觀點和感情,並重新傳達給聽眾,也許是最重要也最困難的事情。儘管人生際遇不同,這四位作曲家都選擇了聆聽自己內心最深處的聲音,並努力地維持著平衡,不止開創屬於自己獨特的音樂之路,更影響後世的創作者們;而這份音樂帶來的能量,也將透過五位演奏者帶來的樂音,傳遞與感染給每一位在現場聆聽的你我。

1P6A1138 (1).jpg
bottom of page